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马可福音 7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马可福音内容概要

    • E. 耶稣在加利利扩展传道工作,并前往北部和东部地区传道(6:1-9:50)

      • 耶稣在家乡不被接受(6:1-6)

      • 耶稣派十二使徒出去传道,并给他们传道指示(6:7-13)

      • 施浸者约翰被杀(6:14-29)

      • 耶稣使5000个男人吃饱(6:30-44)

      • 耶稣走在水面上(6:45-52)

      • 在革尼撒勒治病(6:53-56)

      • 谴责人的传统(7:1-13)

      • 从心里出来的才玷污人(7:14-23)

      • 耶稣治好一个腓尼基女人的女儿(7:24-30)

      • 耶稣在德卡波利斯治好一个聋人(7:31-37)

      • 耶稣使约4000个男人吃饱(8:1-10)

      • 法利赛派的人要求看从天上来的神迹(8:11-13)

      • 耶稣警告人要提防法利赛派和希律的酵(8:14-21)

      • 在伯赛大治好一个盲人(8:22-26)

      • 在前往凯撒里亚腓立比的路上,彼得指出耶稣是基督(8:27-30)

      • 耶稣预告自己的死亡和复活(8:31-33)

      • 真正跟从耶稣的人要怎样做(8:34-9:1)

      • 耶稣改变形貌(9:2-8)

      • “以利亚已经来了”(9:9-13)

      • 耶稣治好一个被邪灵附身的男孩(9:14-29)

      • 耶稣第二次预告自己的死亡和复活(9:30-32)

      • 门徒争论谁最大(9:33-37)

      • “不反对我们的,就是支持我们了”(9:38-41)

      • 绊脚石(9:42-48)

      • “你们里面要有盐”(9:49,50)

马可福音 7:1

参考经文

  • +太 15:1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710,717页

    《耶稣是道路》136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136;《洞悉上》 710, 717;《人物》 56

马可福音 7:2

  • 用不洁的手,就是没有洗过的手 马可在本节经文以及第3和第4节的解释,对那些不熟悉“不洁的手”这个词,或不了解犹太人的洗手仪式的读者应该很有帮助。(另见“马可福音简介”)这种洗手仪式是为了遵循传统,而不是出于卫生的考虑。后来写成的《巴比伦塔木德》说,饭前不洗手就等同于跟娼妓发生关系,还说轻看洗手的人会“从世上被连根拔起”。

马可福音 7:3

  • 洗手 摩西法典规定,祭司无论是在祭坛前服务还是进入会幕,都要先洗手洗脚。(出30:18-21)不过,正如马可福音7:2的注释说明的那样,在耶稣的时代,法利赛派和其他犹太人在举行洁净礼时都墨守前人的传统。在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可福音提到这种洗手仪式要求人“洗手到手肘”。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253页

    《洞悉圣经》(下册)566页

    《守望台》

    1989/10/15刊25页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253;《洞悉下》 566;《守》89 10/15 25;

    w80 11/1 5; w62 7/15 445

马可福音 7:4

  • 用水使自己洁净 很多古抄本在这里使用了希腊语词ba·ptiʹzo,意思是“使……浸入[水中]”。这个词在大部分情况下指基督徒的浸礼,不过在路加福音11:38,这个词用来指源自犹太传统的各种繁杂重复的洁净礼。其他一些古抄本在这里用的则是希腊语词rhan·tiʹzo,意思是“洒……”或“为了使……洁净而洒……”。(来9:13,19,21,22)无论哪一种抄本的写法是正确的,基本意思都一样:虔诚的犹太人如果不先举行某种洁净礼就不会吃饭。在耶路撒冷有考古证据显示,当时的犹太人会举行沐浴礼。这个发现表明,“用水使自己洁净”也可以翻译成“使自己浸入[水中]”,但前提是原文用的是ba·ptiʹzo这个动词。

    为……施行浸礼 又译“把……浸入水中”。希腊语是ba·pti·smosʹ,在这里用来描述耶稣时代虔诚的犹太人举行的洁净礼。他们会为进餐时使用的杯、壶、铜器“施行浸礼”,也就是把它们浸入水中。

参考经文

  • +太 23:25; 路 11:38, 39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1997/6/15刊13页

    1989/10/15刊25页

    1989/1/15刊11页

  • 出版物索引

    《圣经问答》 110;《守》97 6/15 13;《守》89 1/15 11;《守》89 10/15 25;

    w80 11/1 5; w78 10/1 31; g67 5/8 31; w62 7/15 445

马可福音 7:5

参考经文

  • +太 15:2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研读版)

    2016/8刊30页

    《耶稣是道路》136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136;《守》16.08 30;《人物》 56;

    w60 10/15 314

马可福音 7:6

  • 虚伪的人 见太6:2的注释。

参考经文

  • +太 15:7-9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1239页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1239

马可福音 7:7

参考经文

  • +赛 29:13

马可福音 7:8

参考经文

  • +加 1:14; 西 2:8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4 2/15 119

马可福音 7:9

参考经文

  • +太 15:3-6

索引

  • 检索手册

    《永远享受美好的生命》14课

    《守望台》

    1990/11/1刊11页

  • 出版物索引

    《美好生命》 14;《守》90 11/1 11;

    gh 47; w74 2/15 119

马可福音 7:10

脚注

  • *

    又译“孝敬”。

参考经文

  • +出 20:12; 申 5:16; 弗 6:2
  • +出 21:17; 利 20:9; 箴 20:20

马可福音 7:11

  • 科珥班 希腊语是kor·banʹ,源自希伯来语词qor·banʹ,意思是“祭物”。这个希伯来语词常常出现在利未记和民数记,既可以指有血的祭物,也可以指没有血的祭物。(利1:2,3;2:1;民5:15;6:14,21)相关的希腊语词kor·ba·nasʹ出现在马太福音27:6,译作“圣殿的宝库”。(另见太27:6的注释)

    奉献给上帝的礼物 抄经士和法利赛派的人主张,一个人如果把金钱、产业等东西预留出来,作为奉献给上帝的礼物,这些东西就属于圣殿了。按照这个传统,做儿子的只要声称某个东西是为圣殿预留的,就可以把这份要奉献给上帝的礼物留为己用。看来有些人为了逃避赡养父母的责任,就用这种方式奉献自己的财产。(可7:12)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849页

    《耶稣是道路》136页

    《守望台》

    1987/12/1刊14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136;《洞悉上》 849;《人物》 56;《守》87 12/1 14;

    w78 12/1 29; w62 7/15 445

马可福音 7:12

参考经文

  • +提前 5:8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849页

    《耶稣是道路》136页

    《守望台》

    1987/12/1刊14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136;《洞悉上》 849;《人物》 56;《守》87 12/1 14;

    w78 12/1 29

马可福音 7:13

参考经文

  • +太 15:6
  • +可 7:3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1989/3/1刊4-5页

    1987/12/1刊14页

  • 出版物索引

    《守》89 3/1 4-5;《守》87 12/1 14;

    w78 12/1 29

马可福音 7:14

参考经文

  • +太 15:10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人物》 56

马可福音 7:15

参考经文

  • +太 15:11; 多 1:15

马可福音 7:16

  • 有些古抄本在这里有以下的话:“有耳朵可听的,都应当听。”不过,这句话并没有出现在早期的重要抄本里。所以,马可福音的原文显然没有这句话。但马可的确在上帝的指引下写过一句类似的话。(可4:9,23)有些学者认为,一个抄经士把马可福音4:9,23的话抄在了这里,用来呼应第14节的话。(另见附录A3)

马可福音 7:17

参考经文

  • +太 15:15-20; 路 8:9, 10

马可福音 7:18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80 11/1 8

马可福音 7:19

  • 这样,他表明所有食物都是洁净的 根据希腊语原文,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耶稣接着上文说的话。但一般认为,这是马可在总结耶稣刚刚说完的话有什么含意。这句话不是说,耶稣宣称犹太人现在可以吃那些被摩西法典定为不洁的食物了。法典在耶稣牺牲之前一直有效;为了理解马可的话,一定要考虑这个历史背景。(利11章;徒10:9-16;西2:13,14)墨守传统的宗教领袖觉得,如果一个人用餐前不先举行繁复的洁净礼,就连“洁净”的食物也会使他不洁。但这些洁净礼并不是法典要求的。所以马可的意思显然是,耶稣是在宣称,摩西法典定为“洁净”的食物,不会只因为一个人没有根据前人的传统举行繁复的洗手仪式,就使他受到玷污。此外有些人认为,马可的这句话也是在说,耶稣当时的话对日后的基督徒有什么意义。马可写下福音书时,彼得已经在一个异象里听到了一句话,意思跟马可在这里说的话差不多。当时有声音对彼得说,从前那些被摩西法典定为污秽不洁的食物,已经被上帝“视为洁净”了。(徒10:13-15)无论是哪一种理解,这句话看来都是马可在上帝的指引下对耶稣的话进行的总结,而不是耶稣说的话。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9 2/15 31-2

马可福音 7:20

参考经文

  • +太 15:18

马可福音 7:21

  • 淫乱 见太15:19的注释。

参考经文

  • +创 6:5; 8:21; 耶 17:9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469页

    《守望台》

    1990/2/15刊25页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469;《守》90 2/15 25;

    w73 8/1 457

马可福音 7:22

  • 通奸 这里的原文是复数。(另见词语解释)

    无耻的行为 又译“肆无忌憚的行径”。希腊语是a·selʹgei·a,指的是严重违反上帝法律的行为,而且当事人厚颜无耻、明目张胆地显出蔑视的态度。(另见词语解释)

    眼红别人 直译“眼睛不好”或“眼睛邪恶”。在这里,希腊语原文“眼睛”代表人的意图、倾向和感情。“眼红别人”也可以翻译为“嫉妒”。(另见太6:23;20:15的注释)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80 11/1 8; w73 8/1 457

马可福音 7:23

参考经文

  • +加 5:19-21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80 11/1 8; w73 8/1 457

马可福音 7:24

参考经文

  • +太 15:21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540页

    《耶稣是道路》13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138;《洞悉下》 540;《人物》 57

马可福音 7:25

脚注

  • *

    直译“不洁的灵体”。

参考经文

  • +太 15:22-28

马可福音 7:26

  • 希腊人 这个女人不是以色列人,她的祖籍可能是希腊。(另见词语解释)

    叙利亚的腓尼基 希腊语原文是一个词,由“叙利亚”和“腓尼基”两部分组成。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称,很可能是因为腓尼基曾是罗马行省叙利亚的一部分。(另见太15:22的注释,这节经文把这个女人称为“腓尼基”妇女或“迦南”妇女)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514,621页

    《耶稣是道路》13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138;《洞悉下》 514, 621;《人物》 57

马可福音 7:27

  • 儿女……小狗 根据摩西法典,狗是不洁的动物,因此在圣经中“狗”这个词常常带有贬义。(利11:27;太7:6;腓3:2;启22:15)不过,马太(15:26)和马可在记载耶稣这段对话时都用了一个指小形式的词,意思是“小狗”或“家养的狗”。这也许显示,耶稣当时用的词是外族人对家养宠物的昵称,这样的用词让耶稣所作的对比没有那么尖锐。他把以色列人比作“儿女”,把外族人比作“小狗”,显然是想说明一个优先次序。在既有孩子又有小狗的人家,食物通常会先给孩子。

参考经文

  • +太 10:5, 6; 15:26; 罗 9:4; 弗 2:12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621页

    《守望台》(公众版)

    2017.5期9页

    《耶稣是道路》138页

    《守望台》

    2010/10/15刊4-5页

    1987/6/1刊13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138;《守众》17.5 9;《洞悉下》 621;《守》10 10/15 4-5;《人物》 57;《守》87 6/1 13

马可福音 7:29

参考经文

  • +太 15:28

马可福音 7:30

参考经文

  • +约 4:49-51

马可福音 7:31

  • 德卡波利斯 见词语解释以及附录B10。

参考经文

  • +太 15:29, 30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540页

    《耶稣是道路》138页

    《美好的土地》28-29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138;《美好的土地》 28-29;《洞悉下》 540;《人物》 57;

    w62 7/15 446

马可福音 7:32

  • 一个有言语障碍的聋人 只有马可提到,耶稣治好了这个有言语障碍的聋人。(可7:31-37)

参考经文

  • +太 9:32, 33; 路 11:14

马可福音 7:33

  • 把他带到远离人群的地方 这不是耶稣给人治病时的惯常做法。耶稣这样做可能是不想让这个人觉得难堪。他想要用最仁慈的方式帮助这个人。

    吐唾沫 当时有些犹太人和外族人认为吐唾沫是一种治病的方法,有些则认为这个动作表示病人将会得到医治。所以,耶稣吐唾沫可能只是为了让那个人知道他即将得到医治。无论如何,耶稣并不是把自己的唾液当作天然的药物。

参考经文

  • +可 8:23; 约 9:6

索引

  • 检索手册

    《跟随》154页

    《亲近》94-95页

    《洞悉圣经》(下册)423页

    《耶稣是道路》138页

    《守望台》

    2000/2/15刊17页

    1996/3/1刊5-6页

  • 出版物索引

    《跟随》 154;《亲近》 94-95;《道路》 138;《洞悉下》 423;《守》00 2/15 17;《守》96 3/1 5-6;《人物》 57

马可福音 7:34

  • 深深叹息 马可常常提到耶稣的感受,这些细节可能是感情丰富的彼得告诉他的。(另见“马可福音简介”)译作“深深叹息”的希腊语动词可能指边叹息边祷告,这表明耶稣不但非常同情那个人,甚至为全人类遭受的苦难而感到痛苦。罗马书8:22提到受造的众生一起“呻吟”,原文就用了一个相关的动词。

    厄法塔 原文的希腊语词是由希伯来语转写而成的。有人认为,这个词源自一个希伯来语词词根,而后者在以赛亚书35:5译作“开通”。耶稣用的这个词肯定给当时在场的一个人(也许是彼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后来可能把耶稣的原话告诉了马可。圣经只有几次直接引用耶稣的原话,类似的例子是“塔利塔·库米”。(可5:41)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391页

    《守望台》

    2000/2/15刊17页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391;《守》00 2/15 17;

    w62 7/15 446

马可福音 7:35

参考经文

  • +赛 35:5; 太 11:5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2 7/15 446; w62 11/1 665

马可福音 7:36

参考经文

  • +赛 42:2; 太 8:3, 4; 可 5:42, 43
  • +可 1:43-45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2008/2/15刊28页

  • 出版物索引

    《守》08 2/15 28;

    w73 3/1 158

马可福音 7:37

参考经文

  • +徒 14:11
  • +赛 35:5, 6; 太 15:31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0 10/1 291

译本对照

点击经节数字,查看该节经文在其他圣经译本中的译法

平行记载

可 7:1太 15:1
可 7:5太 15:2
可 7:6太 15:7-9
可 7:9太 15:3-6
可 7:13太 15:6
可 7:14太 15:10
可 7:15太 15:11
可 7:17太 15:15-20
可 7:20太 15:18
可 7:24太 15:21
可 7:25太 15:22-28
可 7:27太 15:26
可 7:29太 15:28
可 7:31太 15:29, 30
可 7:37太 15:31

引文

可 7:7赛 29:13
可 7:10出 20:12; 申 5:16
可 7:10出 21:17

总类

可 7:4太 23:25; 路 11:38, 39
可 7:8加 1:14; 西 2:8
可 7:10弗 6:2
可 7:10利 20:9; 箴 20:20
可 7:12提前 5:8
可 7:13可 7:3
可 7:15多 1:15
可 7:17路 8:9, 10
可 7:21创 6:5; 8:21; 耶 17:9
可 7:23加 5:19-21
可 7:27太 10:5, 6; 罗 9:4; 弗 2:12
可 7:30约 4:49-51
可 7:32太 9:32, 33; 路 11:14
可 7:33可 8:23; 约 9:6
可 7:35赛 35:5; 太 11:5
可 7:36赛 42:2; 太 8:3, 4; 可 5:42, 43
可 7:36可 1:43-45
可 7:37徒 14:11
可 7:37赛 35:5, 6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阅读 新世界译本 (nwt)
  • 阅读 新世界译本 (bi12)
  • 阅读 和合本 (sbi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马可福音 7:1-37

马可福音

7 有些法利赛派的人和几个抄经士从耶路撒冷来,聚集在耶稣那里+。2 他们看见耶稣的门徒中有人用不洁的手,就是没有洗过的手吃东西。3 (原来法利赛派和所有犹太人都紧守前人的传统,不洗手到手肘,就不吃东西;4 从市场回来,不用水使自己洁净,就不吃东西。他们还要紧守很多前人的传统,例如为各种杯、壶、铜器施行浸礼+。)5 法利赛派和抄经士问耶稣:“你的门徒为什么不遵守前人的传统,竟然用不洁的手吃东西?+”6 耶稣说:“虚伪的人,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一点也不错。圣经上写着:‘这个民族口头上尊敬我,心却远离我+。7 他们不断崇拜我也是没用的,因为他们把人制定的规条当作教义去教人+。’8 上帝的诫命,你们置之不理;人的传统+,你们却紧守不弃。”

9 耶稣还对他们说:“你们为了固守传统,竟用狡猾的方法来废弃上帝的诫命+。10 例如摩西说‘要尊敬*父母+’,还说‘咒骂父母的,必须处死+’。11 你们却说,任何人都可以告诉父母,‘我能奉养你的东西,都做了“科珥班”(意思是奉献给上帝的礼物)’,12 你们让人不用再为父母做什么+。13 这样,你们用自己传给人的传统,使上帝的话语作废了+。这一类的事,你们做得很多+。”14 耶稣又叫民众来,对他们说:“你们所有人要听我说,要明白意思+。15 从外面到人里面去的,没有什么能玷污人,只有从人里面出来的,才能玷污人+。”16 ---

17 耶稣离开人群,进了一个房子,门徒就问他比喻的意思+。18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也像他们一样不明白吗?难道你们不知道,从外面到人里面去的,没有什么能玷污人吗?19 因为进去的,不是进到心里去,而是进到肚子,然后排到厕所里。”这样,他表明所有食物都是洁净的。20 他还说:“从人里面出来的,才能玷污人+。21 因为从里面,从人心里出来的+有各种害人的念头,导致淫乱、偷窃、凶杀、22 通奸、贪婪、恶行、欺诈、无耻的行为、眼红别人、亵渎、高傲、无理。23 这一切恶事都是从里面出来的,能够玷污人+。”

24 耶稣离开那里,起程到了泰尔、西顿境内+。他进了一个房子,本不想让人知道,但还是被注意到了。25 有一个女人,她的小女儿被邪灵*附身。她一听说耶稣的事,就来跪在他脚前+。26 这个女人是希腊人,出生在叙利亚的腓尼基。她不断求耶稣把她女儿身上的邪灵赶出去。27 耶稣对她说:“先让儿女吃饱才行。拿儿女的饼扔给小狗是不对的+。”28 她回答说:“先生,你说得对,可是桌子底下的小狗,也吃孩子吃剩的碎屑呢!”29 耶稣对她说:“因这句话,你可以回去了,邪灵已经从你女儿身上出来了+。”30 她回家去,见孩子躺在床上,邪灵果然走了+。

31 耶稣离开泰尔地区,穿过西顿,经过德卡波利斯境内,回到加利利海一带+。32 有人带了一个有言语障碍的聋人+来见耶稣,恳求耶稣把手放在他身上。33 耶稣把他带到远离人群的地方,用手指探他的耳朵,并吐唾沫抹他的舌头+,34 然后抬头望天,深深叹息,对他说:“厄法塔。”意思是“开了吧”。35 他的耳朵就开了+,言语障碍也消失了,可以正常说话。36 耶稣吩咐大家不要告诉人+。可是他越吩咐他们,他们越宣扬出去+。37 众人都非常惊讶+,说:“他做的一切都那么好。他甚至使聋人听见,哑巴说话+。”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