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什么?’
两个迥然不同的男子面对面望着对方。一个是家境富有、为人刻薄、充满野心的政治家,但求官运亨通,就不择手段。另一个男子是个淡薄名利的教师,为了拯救别人,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不用说,这两个男子的观点并不一致!特别在真理这个问题上,他们的看法更判若云泥。
这两个男子一个是彼拉多,一个是耶稣。耶稣站在彼拉多面前,他是阶下囚。为了什么缘故?耶稣解释个中因由,归根结底是为了一件事:真理。事实上,耶稣来到地上执行服事职务就是为了真理的缘故。他宣告说:“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约翰福音18:37。
彼拉多的回应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真理是什么呢?”(约翰福音18:38)他真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很可能并不是。通常无论别人向耶稣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对方是诚恳的,耶稣都会一一解答。但这次耶稣却没有回答彼拉多。圣经记载说,彼拉多提出问题之后,就走到外边去了。这个罗马总督可能抱着挖苦和怀疑的态度提出这个问题,他仿佛说:“真理?真理是什么?根本就没有真理这回事!”a
彼拉多对真理表示怀疑;这种态度在今日十分普遍。许多人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换言之,对一个人来说是真实的事,对另一个人却不一定真实,因此两种看法都是“对的”。这种见解非常普遍,人们甚至为它起了一个名称:“相对主义”。你对真理也怀着这样的看法吗?若然,你是否未作过彻底查究就贸然接受了这种看法?即使你没有采纳这样的看法,你知道这种见解对你的生活有多大影响吗?
攻击真理
彼拉多并非第一个不相信有绝对真理存在的人。事实上,有些古希腊哲学家的一生致力于鼓励人要凡事都怀疑!在彼拉多之前五个世纪,被誉为欧洲形而上学之父的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无法获致的。被人公认为“最伟大的古代哲学家”的德谟克利特断言:“真理莫测高深。……我们所知的,没有一样是肯定的。”这些学者当中,最受人尊崇的莫过于苏格拉底。他说,他真正肯定的,只是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怀疑真理是可以获知的。例如有些哲学家说,既然知识是通过感官传达给我们的,感官有被骗倒的可能,因此没有任何知识是能够证实的。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决定把所有他认为是肯定的事重新加以考证。结果他抛弃了以前所信的一切,只有一项真理是他认为无法推翻的:“我思,故我在。”
相对论方兴未艾
鼓吹相对论的人不仅限于哲学家。这个主张受到宗教领袖所提倡,学校把这个见解灌输给学生,新闻媒介将它广传开去。几年前,美国圣公会会督约翰·斯庞说:“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应再认为自己拥有真理,别人非接受我们的见解不可。我们必须意识到,绝对的真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斯庞所主张的相对论跟今日大多数教士的见解类似;他们甘愿舍弃圣经的道德教训,转而鼓吹“人人都可以自下结论”的见解。例如,为了使同性恋者在圣公会内感到较“自在”,斯庞写了一本书,声称使徒保罗也是个同性恋者!
在许多国家,学校制度看来也提倡同一类的想法。阿伦·布卢姆在《关闭美国人的心窍》一书中说:“大学教授可以绝对肯定一件事:几乎每个入大学的学生都相信,或声称自己相信,真理是相对的。”布卢姆发现,如果他在这件事上挑战学生的信念,他们就会大感惊讶,“仿佛他竟对2+2=4这件事表示怀疑似的”。
这个世界也以其他无数方式助长类似的想法。例如电视和报章的记者看来关心讨观众喜欢过于关心报道事情的真相。有些新闻节目为了看来较戏剧化,甚至不惜窜改或伪造影片。在娱乐界,真理受到甚至更猛烈的攻击。我们的父母和先人所奉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早已被人弃若敝屣,时常更饱受人的嘲笑。
当然,有些人可能认为,相对主义其实代表头脑开明,因此对社会具有正面的影响。这真的是实情吗?相对主义对你有什么影响?你相信真理是相对的,甚至根本没有真理这回事吗?若然,你也许觉得寻找真理是枉费心机的事。这样的看法会对你的前途大有影响。
[脚注]
a 据圣经学者伦斯基说,彼拉多的“声调俨如一个满不在乎的世俗人;他只是用这个问题去表明,一切与宗教真理有关的主张都是无用的揣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