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作见证》 13章101-107页
  • “他们发生了不少争执和辩论”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他们发生了不少争执和辩论”
  •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不……接受割礼,就不能得救”(使徒行传15:1)
  • “争执和辩论”(使徒行传15:2)
  • 他们“详述”经过,鼓舞人心(使徒行传15:3-5)
  • “使徒和长老都聚在一起”(使徒行传15:6-12)
  • 你的个人见解高于一切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9年
  • 早期基督徒与摩西律法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3年
  • “一道导至活动的大门打开了”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7年
  • 割礼是男子汉的标志吗?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7年
查看更多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作见证》 13章101-107页

第13章

“他们发生了不少争执和辩论”

割礼的问题呈到中央长老团面前

根据使徒行传15:1-12

1-3.(甲)为什么当时的基督徒会众有分裂的危险?(乙)研读使徒行传的这段记载有什么益处?

保罗和巴拿巴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到叙利亚的安提阿,结束了第一次传道之旅。他们因耶和华“向外族人打开了归信之门”而欣喜不已。(使徒行传14:26,27)其实在安提阿当地,民众都在谈论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有许多外族人纷纷加入了基督徒会众。(使徒行传11:20-26)

2 外族门徒不断增加,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犹地亚。可是,这个消息并没有令所有基督徒欣喜,反而使一直有争议的割礼问题更加突出。犹太裔跟非犹太裔的基督徒该怎样彼此看待呢?非犹太裔基督徒又该怎样看摩西法典?会众因割礼问题而大起纷争,甚至有了分裂的危险。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3 我们分析使徒行传的相关记载能够获益良多,有助于学会明智地处理今日可能出现的足以引起分裂的问题。

“不……接受割礼,就不能得救”(使徒行传15:1)

4.有些基督徒鼓吹什么错误的主张?什么问题值得想想?

4 路加写道:“有些人从犹地亚下来[安提阿],教导弟兄说:‘如果你们不按照摩西法典接受割礼,就不能得救。’”(使徒行传15:1)圣经没有说这些来安提阿的人在归信基督教之前是不是属于法利赛派,但看来他们至少受法利赛派的观念影响,认为应该严格遵守摩西法典。也许他们还伪称自己是代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长老发言。(使徒行传15:23,24)既然使徒彼得早在大约十三年前已按照上帝的指引,帮助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加入基督徒会众,为什么有些犹太裔基督徒仍主张人必须遵守割礼呢?a(使徒行传10:24-29,44-48)

5,6.(甲)为什么有些犹太裔基督徒坚持人必须遵守割礼?(乙)割礼之约是亚伯拉罕之约的一部分吗?请解释。(请看脚注)

5 主张遵守割礼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一个可能是,割礼是耶和华亲自设立的,象征受了割礼的人跟上帝享有特殊关系。最先接受割礼的是亚伯拉罕和他的家人,可见割礼比摩西法典还要早,后来才被纳入法典之中。b(利未记12:2,3)在摩西法典下,即使是侨居的外族人也要接受割礼才能享有某些权利,比如吃逾越节的晚餐。(出埃及记12:43,44,48,49)由于这缘故,在犹太人看来,没有受割礼的男子是不洁的、可憎的。(以赛亚书52:1)

6 如今法典之约已被新约取代,人再也不可以因为自己生来是犹太人就自动成为上帝的子民。因此,犹太裔基督徒必须有信心和谦卑的态度,才能使自己的想法跟上帝显示的真理一致。不论是生活在犹地亚还是生活在其他地区的犹太人聚居地,犹太裔基督徒都必须有勇气才能承认基督和接纳没有受割礼的外族基督徒。(耶利米书31:31-33;路加福音22:20)

7.那些从犹地亚下来的人没有领会什么真理?

7 当然,上帝的标准从没有改变,新约反映了摩西法典的精神,这就是明证。(马太福音22:36-40)关于割礼,保罗后来写道:“内心是犹太人的,才算是犹太人。他的割礼是心里的,依靠神圣力量而不是依据法典条文。”(罗马书2:29;申命记10:16)那些从犹地亚下来的人没有领会这些真理,断言上帝仍然要求他的子民受割礼。他们会听从劝导吗?

“假弟兄”的主张

在1世纪,中央长老团解决了割礼的问题之后,有些自称基督徒的人依然固执己见,为割礼问题争论不休。使徒保罗称这些人为“假弟兄”,说他们企图“歪曲关于基督的好消息”。(加拉太书1:7;2:4;提多书1:10)

这些人之所以墨守犹太教信仰和习俗,看来是因为想讨好犹太人,希望他们不再猛烈地反对基督教。(加拉太书6:12,13)这些人声称,人必须遵守摩西法典,在饮食、割礼和犹太节期方面按法典所规定的去做,才能够称为正义的人。(歌罗西书2:16)

可想而知,有上述观点的人跟外族门徒在一起时会感到不自在。可惜的是,连一些在会众带头的犹太裔基督徒也受到影响。举个例,当耶路撒冷会众的代表探访安提阿的弟兄时,安提阿的犹太裔门徒刻意跟外族门徒保持距离。就连本来无拘无束地跟外族门徒来往的彼得,也突然退缩,离开外族门徒,不跟他们一起吃饭。彼得这样做,违背了他之前维护的原则,结果受到保罗的严厉责备。(加拉太书2:11-14)

“争执和辩论”(使徒行传15:2)

8.为什么弟兄们会把割礼的问题交给耶路撒冷的中央长老团呢?

8 路加继续写道:“保罗和巴拿巴跟他们[从犹地亚下来的人]发生了不少争执和辩论。为了这个争议,大家[长老们]安排保罗、巴拿巴和另外几个人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c(使徒行传15:2)他们发生了“争执和辩论”,可见双方都有鲜明的观点,坚信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而安提阿会众也无法解决这个争端。为了让大家保持和睦团结,会众明智地安排一些人“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也就是把问题交给当时的中央长老团。我们从安提阿的长老们身上学到什么呢?

1世纪耶路撒冷会众里的一些人与保罗和巴拿巴争执和辩论。

有些人坚称:“必须……吩咐[外族人]遵守摩西法典”

9,10.安提阿的弟兄以及保罗和巴拿巴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榜样?

9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宝贵的一点是,要信任上帝的组织。想想看,安提阿的弟兄知道当时中央长老团的成员全都是犹太裔基督徒,但他们相信在割礼问题上,中央长老团的决议会跟圣经的真理一致。为什么他们这么有信心呢?因为安提阿的会众确信,耶和华会通过神圣力量和基督徒会众的元首耶稣基督来指引事态的发展。(马太福音28:18,20;以弗所书1:22,23)今天,要是出现严重的问题,我们也该效法安提阿的信徒,信任上帝的组织和中央长老团。中央长老团的成员都是受神圣力量任命的。

10 这项记载也提醒我们,保持谦卑和忍耐十分重要。虽然上帝通过神圣力量指名挑选了保罗和巴拿巴,委任他们去外族人那里传道,但两人当时都没有仗着这个权柄,坚持要在安提阿就地解决割礼的问题。(使徒行传13:2,3)此外,保罗后来还写道:“我是得了启示才去[耶路撒冷]的。”(加拉太书2:2)这表明上帝在指引事态的发展。照样,今日会众要是出现可能会引起分裂的问题,长老也会努力保持谦卑和忍耐。他们不会争强好胜,而会通过圣经和忠信的“奴隶”寻求耶和华的指引。(腓立比书2:2,3)

11,12.等候耶和华为什么十分重要?

11 有时,我们必须等候耶和华,直至他就某件事作出进一步的指引。不要忘记,关于外族人该不该受割礼,到公元49年左右,即哥尼流于公元36年受神圣力量任命后差不多13年,耶和华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过这么久呢?也许是因为上帝想让心地正直的犹太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观点,适应这个重大的改变。毕竟,对犹太人来说,割礼之约是上帝跟他们敬爱的祖先亚伯拉罕所立的,而且已有1900年的历史,终止这个约绝不是小事!(约翰福音16:12)

12 我们能受这么仁慈、耐心的天父教导和塑造,是多大的福分!他的教导和塑造总能产生好结果,让我们得到益处。(以赛亚书48:17,18;64:8)因此,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坚持己见;当组织作了调整或对若干经文有新解释时,也不要批评挑剔。(传道书7:8)假如你发觉自己有这些倾向,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该祷告求上帝帮助,并细想使徒行传第15章中相关的原则。d

13.在传道工作上,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和华表现耐心?

13 如果圣经学生觉得很难放弃自己向来坚信不疑的错误道理,很难放弃自己向来喜欢遵从的错误习俗,我们就要保持忍耐。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可能要等一段合理的时间,让上帝的神圣力量在学生心中发挥作用。(哥林多前书3:6,7)我们也该为此祷告。到了适当的时候,上帝一定会让我们知道怎么帮助学生是最好的。(约翰一书5:14)

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建基于圣经

早期基督徒会众的情况充分表明,耶和华会逐步帮助他的子民明白他的旨意。(箴言4:18;但以理书12:4,9,10;使徒行传15:7-9)今天,耶和华的子民也会按照上帝揭示的真理调整自己的观念,而不会歪曲经文来维护自己的见解。一些客观的评论者也承认这个事实。贾森·戴维·贝东是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宗教研究系的副教授,他在自己所著的《圣经译本面面观》中写道,耶和华见证人以“一颗赤子之心”去查考圣经,“绝没有事先假定经文的含意。他们的信仰和宗教活动都[建基于]圣经原本的思想”。

他们“详述”经过,鼓舞人心(使徒行传15:3-5)

14,15.安提阿的会众怎样对保罗、巴拿巴和同行的人表现尊重?保罗一行人怎样鼓励弟兄们?

14 路加接着说:“会众送他们走了一段路后,他们继续上路,来到腓尼基和撒马利亚。他们详述外族人改信的经过,所有弟兄都非常高兴。”(使徒行传15:3)安提阿会众为保罗、巴拿巴和同去的人送行,是出于基督徒的爱心和对他们的尊重,这表明会众希望他们蒙上帝赐福。安提阿的弟兄再一次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你是否尊重基督徒弟兄姐妹,“尤其是在讲话和教导上辛劳的[长老]”呢?(提摩太前书5:17)

15 他们一行人中途经过腓尼基和撒马利亚,就对当地基督徒“详述”他们向外族人传道的经历,这给弟兄们莫大的鼓励。听到这些经历的人,有的可能是在司提反殉道后逃到那些地区的犹太裔基督徒。今天也一样,听到耶和华怎样指引传道工作,也会让我们大受鼓励,特别是当我们正在经受考验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参加基督徒的聚会和大会,以及阅读杂志里和jw.org网站上的经历和人物生平。

16.什么表明割礼已成了很大的问题?

16 这些来自安提阿的代表往南走了大约550公里,终于到了目的地。路加写道:“他们一到耶路撒冷,就受到会众、使徒和长老的接待。他们向大家讲述了上帝通过他们做的许多事。”(使徒行传15:4)可是,“有几个信徒曾经属于法利赛派,他们站起来说:‘必须给外族人施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法典。’”(使徒行传15:5)显然,非犹太裔基督徒是否该接受割礼已成了很大的问题,必须解决才行。

“使徒和长老都聚在一起”(使徒行传15:6-12)

17.耶路撒冷的中央长老团由什么人组成?当中为什么有“长老”?

17 箴言13:10说:“跟人商议的却有智慧。”而使徒和长老“都聚在一起商讨[割礼的问题]”,正是在实践这句箴言的原则。(使徒行传15:6)“使徒和长老”代表基督徒会众做决定,就像今日的中央长老团一样。在1世纪的中央长老团当中,为什么除了使徒之外还有一些“长老”呢?别忘了,当时使徒雅各已被杀害,使徒彼得则有一段时间被关在监狱里。其他使徒会不会遭遇类似的不测呢?有这些具备资格而且受神圣力量任命的“长老”协助使徒,就算使徒真的发生不测,长老团也能继续有条不紊地督导各项工作。

18,19.彼得说了什么有力的话?听到的人理当得出什么结论?

18 路加继续写道:“经过不少热烈的讨论后,彼得站起来说:‘各位弟兄,你们清楚知道,上帝从起初就在你们当中挑选了我,要让外族人从我口中听见好消息,成为信徒。洞察人心的上帝把神圣力量赐给他们,就像赐给我们一样,表示已经接纳了他们。上帝因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的心洁净了,并没有区分我们和他们。’”(使徒行传15:7-9)一本参考书说,使徒行传15:7中译作“热烈的讨论”的希腊语词也有“探求”“提问”的意思。有些语言的译本也把这个词翻成“推理”。显然,这些弟兄都开诚布公地说出各自的看法。

19 彼得的话十分有力,让所有人想起当第一批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也就是哥尼流和他的亲友,在公元36年受神圣力量任命时,彼得本人也在场。既然耶和华已不再把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分别看待,难道人有权这样做吗?再说,基督徒之所以能称为义人,是因为信从基督,而不是因为遵守摩西法典。(加拉太书2:16)

20.为什么说,固守割礼的人是在“挑战上帝”?

20 鉴于神圣力量和上帝的话语圣经都无可辩驳地为外族人作证,彼得得出了结论。他说:“既然这样,现在你们为什么挑战上帝,硬要把我们祖先和我们自己都承担不了的重担,加在门徒身上呢?我们深信,我们跟他们一样,都是靠主耶稣的分外恩典才能得救的。”(使徒行传15:10,11)主张割礼的人实际上是在“挑战上帝”,有些语言的译本把这个短语译作“叫上帝忍无可忍”。他们自己也不能完全遵守摩西法典,根据法典该判死刑,但他们现在竟想把这套法典强加在外族人身上。(加拉太书3:10)他们理当感激上帝通过耶稣表现的分外恩典,而不是固守割礼才对。

21.巴拿巴和保罗告诉大家什么事?

21 彼得说完后,“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显然都被彼得的话折服了。接着,巴拿巴和保罗告诉大家“上帝通过他们在外族人中施行的许多神迹奇事”。(使徒行传15:12)现在,使徒和长老终于可以根据所有证据,就割礼问题作出跟上帝旨意一致的决议了。

22-24.(甲)今天的中央长老团怎样效法早期的中央长老团?(乙)会众的长老们怎样做就表明自己尊重上帝组织的安排?

22 今天也一样,中央长老团的成员在开会的时候都会查考圣经,并恳求上帝赐神圣力量帮助他们。(诗篇119:105;马太福音7:7-11)为了让决议跟上帝的旨意一致,中央长老团的每位成员会预先收到议程,可以仔细想想将要讨论的事项并祷告向上帝求助。(箴言15:28)会议进行期间,这些受神圣力量任命的弟兄会怀着谦卑的态度坦诚地表达意见。他们在讨论中会常常使用圣经。

23 会众的长老商议会众事宜也该按照这个模式。要是开会之后,某个重要的问题仍无法解决,长老团可以咨询本地的分部或分部委任的代表,比如分区监督。如果有必要,分部可以向中央长老团咨询。

24 没错,我们要是尊重上帝组织的安排,表现谦卑、忠贞、忍耐等特质,必定会蒙耶和华赐福。上帝所赐的福分包括真正的安宁、会众的扩展和基督徒之间的团结。下一章会谈谈这些。

a 请看第103页附栏“‘假弟兄’的主张”。

b 割礼之约并不是亚伯拉罕之约的一部分。亚伯拉罕之约是公元前1943年设立的。该年亚伯拉罕(当时叫亚伯兰)75岁,当他在去迦南的路上横渡幼发拉底河后,亚伯拉罕之约就随即生效了。这个约至今仍然有效。割礼之约是后来于公元前1919年设立的,那时亚伯拉罕99岁。(创世记12:1-8;17:1,9-14;加拉太书3:17)

c 派到耶路撒冷的代表看来包括提多。他是个希腊裔基督徒,后来成了保罗信任的同伴和信使。(加拉太书2:1;提多书1:4)提多就是个没有受割礼却受神圣力量任命的外族人。(加拉太书2:3)

d 请看第105页附栏“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建基于圣经”。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