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扩大我们对人类的爱
    守望台1974年 | 8月15日
    • 的疏忽程度而据此审判他。——罗马书14:12。

      20.为什么今日绝不是仅作一点象征式传道的时候?试举例说明。

      20 现在绝不是仅做一点象征式的传道工作便敷衍了事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如此忙于俗务或业务以致没有时间帮助别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生工作已行将结束了。我们岂不应该甘愿为此牺牲若干人的享受和愿望吗?在有灾祸发生时,人们岂不是甘愿这样行吗?他们的援救工作不会受时钟所支配,反之,只要仍有需要,而他们的体力仍能支持,他们便会继续全力以赴。

      21.关于我们对宣扬王国的工作所怀的感觉,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什么问题?

      21 你对于宣扬王国的重大工作是否怀着这样的感觉呢?当你上门探访别人时,你的心是否促使你在合理范围之内尽量工作得久一点,同时不致忽略了适当的休息、消遣和其他合乎圣经的义务呢?抑或你切望赶快做完以便从事某种消遣或娱乐?在其他时候,你有利用各种机会——在学校里、在工作的地方或其他日常的接触上——向人谈论真理吗?你真的渴望使亲属和你所识的人有机会听见圣经的信息吗?你也留意看出在什么时候让良好的行为向人作见证会好过作口头的见证吗?

      22.使人作基督的门徒牵涉到什么?

      22 我们也应该记得耶稣基督授予我们的任务并非仅是传道或宣扬上帝的真理。我们还需教导人成为基督的门徒。你有作出合理的努力回去探访表现若干兴趣的人,并试图与他们建立一个家庭圣经研究吗?人们不但需要知道圣经的教训,同时也需知道怎样在生活上与之一致。由于使徒保罗曾竭尽全力教导人认识真理,他能够说:“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因为上帝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使徒行传20:26,27)你有像保罗一样留意不让你所作的教导在任何重要方面有所欠缺,同时留意使你所教导的人清楚了解上帝所定的条件吗?我们无疑不想因为没有将某个人所需知道的资料告诉他,以致间接促使他行差踏错。

      23.试用哥林多后书3:2,3说明我们对所教的人应怀的态度以及适当的教导所产生的良好影响。

      23 对我们所教导的人怀具深挚的关注和爱心也十分重要。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论及他自己和他的同工说:“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借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上帝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哥林多后书3:2,3)我们若对我们所教的人怀有深挚的爱心和关注,受教者就好像刻在我们心上的“信”一般。我们一方面仰赖上帝的圣灵帮助,同时竭尽所能从事这项教导工作,有响应的人便会成为好像基督的信,由上帝的灵将其刻在心上一般。不错,上帝的灵在他们心上所发挥的作用会促使他们表现基督徒的品格,而这是旁观者可以看见或“读到”的。你是否正孜孜不倦地作上帝的“同工”,努力产生这样的“荐信”呢?

      24.严肃地考虑一下我们身为耶和华的仆人所从事的活动可能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4 当你想到你作为耶和华的仆人所从事的活动时,你无疑可以记得许多喜乐。诚然,你也许希望自己能作更大的努力,你也看出自己在若干方面应该有所改善。你甚至可能因为无法举出任何活的“荐信”而感觉沮丧。但是你若已竭尽全力执行基督徒传道教人的任务,你便可以放心你所作的忠心服务是耶和华上帝与耶稣基督所悦纳的。很自然地,现在我们比以前当我们在灵性上仍是“婴孩”时更深切体会到我们对别人的责任。这是好的。在另一方面,我们当中若有些人稍为自私一点,他们就应当严肃地考虑一下怎样扩大自己的爱心,以求对其他人类同胞表现真正的仁慈、慷慨和友爱。但愿当上帝复仇的日子临到时,我们都因为行事与耶和华上帝及耶稣基督对人类所表现的挚爱一致而配得上帝的保护!

  • 淋病之患
    守望台1974年 | 8月15日
    • 淋病之患

      ◆ 美国前年据报发生了二百五十万宗以上的淋病;这是该国最普遍的可以呈报的疾病。此种流行病的结果可能导至淋病入眼,以致失明的新生婴儿数目相应地激增。与梅毒不同的是,淋病带菌者不易由验血测出。因此一名受传染的孕妇可能不知不觉地危害到胎儿。在流行医学对话中,巴的摩尔慈悲医院的两位医生说:“我们正处于淋病流行的时代中,这种病看来非现行技术所能控制。……现时我们在抵抗淋病的战争中已败下阵来,将来也很难希望利用传统的方法获胜。”

  • 英国教会日益衰落
    守望台1974年 | 8月15日
    • 英国教会日益衰落

      ◆ 伦敦的西敏寺一向被视为英国教会的瑰宝。但是那里有真正以圣经教人吗?美国《西雅图邮报》一位作家最近到那里采访之后作此报导:“当牧师在讲台上热切地诵读伊甸园的故事时,在我一排座位中有两个人开始窃笑他是否是‘莎士比亚剧不得志的老演员。’……牧师以奥治威兹,伏尔泰和苏格拉底为喻,然后在结论中说:‘我怀疑亚当夏娃至死也从不反悔离开伊甸。’这样的演讲若在另一个时代在这个讲坛上讲出,很可能会使全国震骇而引起一场异端审讯。”但是在今日又如何?根本很少人会在乎。据教士兼新闻记者比逊在新近出版的《在危机中的英国教会》一书说:“教会的影响力已低落到自英国成为基督教国家以来前所未见的地步。”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