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68 10/15 611-612页
  • 避免报复的精神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避免报复的精神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8年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8年
《守》68 10/15 611-612页

避免报复的精神

在今日的世人和列国中间,报复的精神非常流行。我们时常听闻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说:“你若采取某项行动,我们便会将其视作敌意行动而采取适当的报复措施。”在地方上,同样的精神亦从频繁的示威运动表现出来;人们往往互相攻讦而拒绝对一项争论作冷静的讨论。但在个人的生活上又有什么事例将这种忿怒的精神表现出来呢?

甚至在个人的关系上,例如在家里、在工作的地方及游戏中,这种以牙还牙的态度也同样普遍。当别人说些羞辱你的话时,你岂不是想反唇相讥吗?家内的人岂不时常相吵而互不交谈吗?他们让愤懑和怨恨萦回脑际,结果将他们的喜乐与愉快完全扼杀了。

圣经在很久之前已预言报复的精神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很盛行。因为使徒保罗曾在信中警告我们“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人要专顾自己、……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提摩太后书3:1-3)但这是不是说自认为基督徒的人也有理由容许自己受到这个世界的报复精神所影响呢?绝不。

事实上,真基督教的杰出特色便是一种真挚而基于原则的爱的精神。跟随基督的人绝不容许自己堕落到这个世界的人的水平,反之他们会努力将他们的领袖的话谨记在心:“要爱你的仇敌,为那逼迫你的祷告。”(马太福音5:44)诚然,他们是不完美的,他们的肉体十分软弱,但他们却力求养成耶稣基督的心性和态度,并在与别人的关系上效法他。

在耶稣临终的时候,他曾为他的敌人祷告。第一世纪的殉道者司提反也如此行。当耶稣在地上从事传道工作的期间,他的态度始终是与他的祷告一致的。他深深体会到他的天父对不完美和有罪的人所表现的坚忍与仁慈。他提醒他的跟从者,耶和华“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45;路加福音23:34;使徒行传7:60。

那末人们所时常表现的怀恨、愤懑、鼓气的态度又如何呢?这样行是否有害呢?无疑是;因为这样行的人表现出一种与我们的天父完全背道而驰的精神。

耶稣为他的跟从者立下了“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一样”的崇高标准。(马太福音5:48)不合理吗?不是,请记得上帝和基督对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都了如指掌,因此绝不会期望我们做不可能的事。可说,他们为我们立下如此崇高的标准乃是要强调我们在努力效法耶和华上帝方面永远会有改良的余地。这种不断的努力会帮助我们提防这个世界的精神。例如,只要我们稍微疏忽一点,报复的精神便会盘据我们的思想而在我们的行为上表现出来了。

这种精神会导致灾害。以色列的将军约押虽然是个很杰出的军事领袖,但却因为采取报复的行径而赔上了他的性命。(列王纪上2:28-34)圣经述说雅各的儿子西缅也由于怀着同样的复仇精神,以致没有通过他的父亲向耶和华寻求指引便躁急地替他的妹妹底拿复仇,结果他失去了长子的权利(在流便丧失了资格之后)。——创世记49:5-7。

因此,我们必须极力提防受这种错误的精神所感染。上帝仁爱地为他所有的仆人写下了以下的训示:“不要以恶报恶,……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不要自己申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耶和华]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马书12:17-21。

基督徒有一个有力的理由要尽力以善胜恶。耶和华是绝对良善的,他所有的儿女都应该在一切活动上反映出同一的美德。为了证明自己是他的儿女,我们必须效法他那仁爱的行事方式。因此,当耶稣吩咐他的跟从者要爱仇敌及为他们祷告时,他表明原因便是:“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马太福音5:45)你无疑想这样行!

因此在你与别人的关系上,不论在家庭的圈子内、在你所从事的俗世工作中以及在娱乐消遣时,都不要对那些得罪了你或看来如是的人采取报复的行动。当你想说出或做出不合基督徒身份的话或事时,请问问你自己:这样的言行会证明我属灵的父亲是谁呢?它会表明我是上帝的儿女之一吗?

对那些向你仁慈宽大的人表现仁慈宽大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之处。但是,如果我们在别人得罪我们时仍“以恩慈想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我们便可以证明我们的确努力仿效我们的天父了。——以弗所书4:32。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