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第13章注释
这里绝不会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 见太24:2的注释。
面对着圣殿 马可的记载表明,从橄榄山可以看得到圣殿。对于不是犹太人的读者来说,这个信息很有帮助。(另见“马可福音简介”)
来到末期 译自希腊语动词syn·te·leʹo,这个动词跟希腊语名词syn·teʹlei·a有关,后者出现在平行记载马太福音24:3,意思是“共同的终结”“联合的终结”“一起结束”。(希腊语词syn·teʹlei·a也出现在以下经文中:太13:39,40,49;28:20;来9:26)本节经文中的“末期”指的是马可福音13:7,13提到的“末日”来到之前的一段时期(在那两节经文中,译作“末日”和“底”的原文是另一个希腊语词teʹlos),这期间会发生许多大事。(另见可13:7,13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这个制度的末期”)
我就是基督 又译“我就是他”。(参看平行记载太24:5)
末日 又译“终结”。这里的希腊语词(teʹlos)跟马太福音24:3译作“末期”的希腊语名词(syn·teʹlei·a)不同,也跟马可福音13:4译作“来到末期”的希腊语动词(syn·te·leʹo)不一样。(另见太24:3;可13:4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这个制度的末期”)
民族 又译“国族”。希腊语是eʹthnos,这个词既可以指居住在同一领土或地域内的人民(例如一个国家),也可以指一个民族。(另见可13:10的注释)
攻打 见太24:7的注释。
苦难 直译“产痛”,希腊语原文指分娩时的阵痛。在这里,虽然这个词泛指苦难和祸患,但也可能暗示在马可福音13:19提到的患难来到之前,耶稣预告的各种苦难会像产痛一样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持久。
地方法庭 译作“地方法庭”的希腊语词是sy·neʹdri·on的复数形式。在《希腊语经卷》中,sy·neʹdri·on最常用来指公议会,也就是位于耶路撒冷的犹太最高法庭。(另见词语解释“公议会”以及太5:22;26:59的注释)不过,这个词也泛指公众集会或聚会。本节经文里的“地方法庭”是指在各地“会堂”里运作的法庭,有权对人施行鞭打的刑罚,也可以把人逐出会堂。(太10:17;23:34;路21:12;约9:22;12:42;16:2)
好消息 见太24:14的注释。
万国万族 又译“所有国族”。这个词组表明传道工作会有怎样的规模,门徒因此知道他们也要向犹太同胞以外的人传道。译作“国族”的希腊语词(eʹthnos)常指在血缘上或多或少相互关连的一群人,他们也使用共同的语言。这些国家或民族通常在固定的地域内聚居。
把你们押去 在这里,希腊语动词aʹgo是个法律用语,意思是“逮捕”“拘捕”,也许牵涉到使用武力。
忍耐 在希腊语原文里,译作“忍耐”的动词(hy·po·meʹno)的字面意思是“留在[某种情况]之下”。这个词表达的意思通常是“留下而不是逃走”“站稳立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太10:22;罗12:12;来10:32;雅5:11)在本节经文里,这个词指的是基督的门徒在反对和考验下继续坚守信仰。(可13:11-13)
到底 又译“直到末日”或“直到终结”。(另见可13:7的注释)
犹地亚 见太24:16的注释。
到山上去 见太24:16的注释。
在房顶上 见太24:17的注释。
寒冬 见太24:20的注释。
要不是耶和华缩短那段时期 耶稣在这里告诉门徒,大患难期间他的天父会怎么做。耶稣在预言中表达的意思,跟《希伯来语经卷》中一些包含上帝名字的预言类似。(赛1:9;65:8;耶46:28[在《七十子译本》里是26:28];摩9:8)尽管大多数希腊语抄本在这里写的是“主”(希腊语ho Kyʹri·os),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节经文原本用的是上帝的名字,后来却被人用“主”这个头衔取代了。所以,这个译本在本节经文的正文里使用了“耶和华”这个名字。(另见附录C1;附录C3的简介和可13:20)
假基督 又译“假弥赛亚”。希腊语词pseu·doʹkhri·stos只出现在这里和平行记载马太福音24:24,指任何假冒基督或弥赛亚的人。(在原文里,基督和弥赛亚的意思都是“受任命的人”或“受膏者”;另见太24:5;可13:6的注释)
看见 见太24:30的注释。
人子 见太8:20的注释。
云 虽然云通常会遮挡视线而不会让人看得更清楚(徒1:9),但人可以用心中的眼睛看出事情背后的含意。
四方 见太24:31的注释。
比喻 见太13:3的注释。
天地都会消逝 圣经的其他经文表明,天地会永远长存。(创9:16;诗104:5;传1:4)所以,耶稣在这里的话可以理解为夸张的说法:天地是不可能消逝的,但就算天地真的消逝了,耶稣的话还是会实现。(参看太5:18)不过,这里的天地也很可能指比喻意义上的天和地,也就是启示录21:1说的“从前的天、从前的地”。
我的话却绝不会消逝 直译“我的话却不会不会消逝”。原文在动词前用了两个表示否定的词,这种结构用于强调某件事绝不会发生。这句话生动地表明,耶稣的话一定会实现。虽然有些希腊语抄本只包含其中一个否定词,但更多最早期的抄本支持正文这种加强语气的表达方法。
守门的人 在古代,守门的人负责看守城门、殿门或私人府第的大门。除了在晚上确定所有门都已关好,守门的人也负责守卫的工作。(撒下18:24,26;王下7:10,11;斯2:21-23;6:2;约18:17)耶稣把跟从他的人比作房子的守门人,目的是要强调他们必须提高警惕,“不断守望”,等候他来到并执行上帝的判决。(可13:26)
不断守望 希腊语原文的基本意思是“保持醒着”,但在很多经文里指“保持警醒”“一直守望”。除了本节经文,马可福音13:34,37和14:34,37,38也用了这个词。(另见太24:42;26:38;可14:34的注释)
黄昏 本节经文提到的时间相当于夜晚的四更,根据的是希腊人和罗马人划分夜晚的方法。他们把晚上6点到早上6点的时间分为四更,每更大约三个小时。(另见本节经文的相关注释)起初,希伯来人把夜晚划分为三更,每更大约四个小时。(出14:24;士7:19)不过到了耶稣的时代,他们已经采用罗马人的方法。这里说的“黄昏”指的是夜晚的第一更,也就是大约从日落到晚上9点。(另见太14:25的注释)
半夜 指的是夜晚的第二更,也就是大约从晚上9点到12点,根据的是希腊人和罗马人划分夜晚的方法。(另见本节经文的注释:黄昏)
黎明前 直译“鸡叫时”,指的是夜晚的第三更,也就是大约从晚上12点到早上3点,根据的是希腊人和罗马人划分夜晚的方法。(另见本节经文的相关注释)很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彼得不认耶稣,然后“鸡就叫了”。(可14:72)一般认为,在地中海以东的地区,人们从古至今都是根据鸡叫来判断时间的。(另见太26:34;可14:30,72的注释)
清晨 指的是夜晚的第四更,也就是大约从早上3点到日出,根据的是希腊人和罗马人划分夜晚的方法。(另见本节经文的相关注释)